close
粽葉香飄四海,百舟競渡風流。一個個千年習俗在節日期間迸發、傳承……
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,端午節承載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,越來越煥發出時代的“味道”,彰顯“國際范兒”。
時光流轉千年弦歌不斷
“有棱有角,有心有肝,一身潔白,半世熬煎”。端午時節,在聲聲《粽子歌》中,屈原故裡湖北秭歸的老老少少又開始張羅著泡糯米、包粽子,隻見青青的箬竹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紅棗,蒸出滿屋滿街的清香。
“在秭歸,正宗的屈鄉粽子必須用兩片箬竹葉,隻放一顆紅棗,包成三角形。”63歲的汪育興說,祖輩們告訴她,兩片翠綠的箬竹葉代表兩袖清風;一顆紅棗意味著忠心赤膽;白色的糯米則寓示著高潔如玉的品格;三角形的外觀則是說屈原人品棱角分明、剛直不阿。
時光輪轉千年,古老的端午習俗早已跨越荊楚,流傳神州。
29日,山東省膠州市高二學生陸雲澤的早餐是紅棗粽子和紅皮雞蛋。“‘粽’與‘中’諧音,棗粽的諧音為‘早中’,希望孩子明年高考能金榜題名,取得好成績。”小陸的母親楊女士說。端午正值畢業季,小小的粽子包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殷切期盼。
在南粵大地,不僅有插艾草掛菖蒲驅魔去鬼、佩香囊驅邪避瘟、雄黃“畫額”祛病延年的端午習俗,還少不瞭為龍舟競渡準備的龍船茶、龍船餅、龍船飯。這些自古流傳下來的端午食譜不僅承載著飲食文化,還飽含著濃濃的鄉情。
在秭歸屈原祠廣場前,綿延近600年歷史的騷壇詩會正在進行,在浙江嘉興打工的秭歸籍草根詩人宋小銘特地請假趕赴這場詩會,“秭歸的詩人最懂橘頌,詩中的橙香最牽夢魂。”他說。
一枝一葉“粽”關情。無論是吃粽子、喝龍船茶,還是插艾草、趕詩會,傳承千年的端午習俗,早已存續於人心,存續於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。
千帆競渡民族精神基因永續
“彎腰,大裊,喲喂!”伴隨著響亮的號子,龍舟如離弦之箭破水而行。這是端午時節廣州市東鄉村的村民扒龍舟比賽的場景。
賽龍奪錦,是力量的象征,更是中華兒女精神風貌的體現。這項充滿濃鬱民俗文化的群眾性競技活動,蘊含著中華兒女勇往直前、堅毅果敢和團結奮進的精神基因。
龍舟的號子響起,四散的族人必千裡赴約,執槳行舟。在李白筆下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的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,自4年前由當地政府主辦“桃花潭龍舟賽”之後,賽龍舟由民間競技升級為正式的體育賽事。當地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更高,每到端午,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回鄉參賽。
“槳作蛟龍腿呀,旗是那蛟龍頭。江上搏來浪裡鬥,不奪頭名不罷休……”在廣州珠村,孩子們約5歲就和龍舟手一起登舟踏浪,小手和大手共同握著槳跟著鼓點一下下劃向珠江。
龍舟競渡不僅在江河中賽風流,這項包含民族氣質的運動在傳習中多樣發展,出現瞭在池塘裡劃,在海上劃,甚至在岸上賽旱龍的熱鬧情景王智明 老虎。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認為,通過競渡培養齊力協作的精神,和勇立潮頭的價值追求,對於當下人們工作和生活都有啟示意義。
中國端午走向世界的文化
李偉民夫婦特地在端午時節,回到奶奶生活的王智明廣州三元裡村。龍舟賽,讓他無比回味童年時光。
“龍舟把全村的人凝聚在一起。龍舟的鼓點響起,仿佛就是和著血脈在跳動,深深烙在我們生命裡。”李偉民說。
端午文化早已傳播到瞭世界各地。中山大學民俗學傢葉春生教授介紹,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全國各地都有,不單漢族,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如貴州清水江少數民族地區也很興盛。日本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柬埔寨也有,近年來更發展為一項國際賽事。龍舟運動遍及五大洲的數十個國傢和地區,成為很多人都參與的運動。
湖南省汨羅市原文聯主席甘征文認為,端午節內涵豐博客創意旅店王智明富,習俗迷人,很多國外遊客也來汨羅賽龍舟、包粽子,“這個傳統節日越來越具有‘國際范兒’。”(記者王自宸、黃浩苑、史衛燕、陳宇簫、周暢、朱麗莉)
[ 編輯: 馮丹丹 ]
在越秀區、天河區的部分繁華地段,細心的市民發現,路邊護欄上忽然出現瞭一款名為“e傘”的共享雨傘,與此前的共享雨傘不同,這些雨傘隨借隨還,甚至還能帶回傢。
[詳細]
多地公佈2016年平均工資 ;廣州中考今起填報志願;無人機新規今起實施;國足公佈12強賽集訓名單>>詳細
[詳細]
?去年,白雲區就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進行瞭初步探索,在雲城街試點成立食品安全志願者服務隊伍,發動群眾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監管。
[詳細]
廣州市計劃在10月1日對城市管理執法人員進行制服的統一換裝。有關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其他工作,也將在今年陸續進行。
[詳細]
今天(1日)是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,“樂享少圖,閱動羊城”廣州市第38屆“羊城之夏”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動上午(1日)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正式啟動。
[詳細]
自己從未申請發佈招租信息,名字、聯系方式、所謂出租房型卻出現在天河區興華街僑源閣社區的信息公告欄上。這令市民郭先生倍感苦惱。
[詳細]
大洋社區是廣州日報集團旗下大洋網的互動平臺,致力打造廣州最具人氣、最具影響力的綜合論壇。報料投訴民意通,同聲同氣老友記,我愛我傢親子樂,廣州生活百事通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